关于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发布人:海洋发展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8-01-12   浏览次数:1397

一、回顾及现状


 纵观60余年中国海洋发展史,国内海洋科学在1950年之前处于极其落后的状态,1950年开始逐渐了解国际海洋学发展的状况、动态,到1965年已经初步了解和跟踪国际研究水平。此后,停滞不前10多年。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随着“科学的春天”的到来,40年来我国海洋科学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科研经费的快速增加,在成果产出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情况如下:


1、科研经费不断增加

 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例,海洋科学研究经费如下:



 从表格得出,近15年来科研经费增加了约20倍!随着经费的不断增长,我国海洋学的发展进入快车道。过去我们能在国际杂志如J. Geophys. Res., Geophys. Res. Letter,J. Climate,J. Phys. Oceanogr., Mar. Chem., Internat. Geol., Mar. Ecol. Progr. Ser., Mar. Biol., Limnol. & Oceanogr等上发表文章并非易事,现在我们在国外这些杂志上发表文章已是常态了。特别是,近20余年来,成果产出显著增长。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以来我国海洋界在国内外发表的SCI文章情况如下表所示:




2、我国海洋界SCI文章国际排名

 我国海洋界发表文章数目在国际上的排名快速提升。尤其是近20年,然而,多方信息显示,我们的文章在国际上的被引用率还相当低,与数量不相匹配,这说明,我们文章的质量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和加强。 


3、研究生培养

 我国海洋界的高级科技人才数目也有异乎寻常的增长较大的科研院所正教授/研究员都有100人左右,较小的单位也有数十人不等,加上副教授(副研究员),全国估计有数千名海洋科技人员,一个庞大的高级科教队伍已经快速形成。据有关单位数据,其逐年增加的速率和科研经费及研究生学位数目的增长速率大致相当。




二、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20余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海洋科学的科研经费快速猛增,科研成果产出数倍增加,国际排名跃居第二,研究队伍更是迅猛扩大:高级科研人才(教授)已达数千人,博士、硕士数量逐年迅速攀升,特别是中青年科研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担当着重大任务,已成为我国海洋科研界的中坚力量,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在这样好的形势下,在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海洋强国战略的进程中,中国的海洋科学如何承前启后,在新时代,开启海洋科学界的新征程,更好地发展是我们需要讨论和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提出的几点思考供大家讨论。


1、提高文章质量是第一要务

(1)经过近20年来的努力,我国海洋SCI文章数量已位居国际第二,但其被SCI引用的数量还远不能与文章数量相匹配,这说明文章质量还亟待提高。今后,涉海单位的考核指标不应该再一味追求数量,不重视质量;10篇文章的不一定比5篇文章的好!关键是质量。(2)研究生培养也是如此,近20年来,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每10年就增加8-10倍,速度惊人;然而我们海洋界的研究生,极少有因学习成绩不好被淘汰而不能获得学位的。没有淘汰就没有质量!这个规律在自然界是这样,在人类社会同样是这样。纵观我们海洋界目前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确实和英美等科学先进国家有相当明显的差距。看来,研究生培养实行宽进严出是应该坚持的原则。


2、克服阻碍我国海洋科学发展的瓶颈——先进仪器设备研制

 海洋调查实验是海洋科学研究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大量海洋调查,取得了许多宝贵的资料数据;这些数据支撑了诸多科研成果的产出,并使其居国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然而,这些宝贵数据绝大多数是靠先进仪器设备取得的,而这些仪器设备95%甚至以上是从国外进口的。没法想象,如果没有那些进口的先进仪器设备,我们的科研产出会是什么状况!今后,我们海洋界不能总是依靠进口设备获取资料、开展研究,必须竭尽全力研制出自己的仪器设备,用于现场观测,克服这个瓶颈是当务之急!


3、全国一盘棋,联合协作共同推进我国海洋科学大发展

 目前,我国海洋界的科研项目、经费多而散。有两个表现,一是资助部门间不联网不通气,致使形成同样或类似科研项目可以向不同资助部门申请科研经费的局面,其结果是项目、经费多而散。二是科研院所间缺乏有效联合协作,同样一个好的研究方向或课题,都想领头,结果是:你在那里申请,我在这里申请,就会导致重复申请,浪费国家的科研经费。建议:资助部门间联网通气,避免相同方向(课题)重复立项;科研院所及科学家间要加强协作,联合攻关,取得共同成果,获得共赢。总之,单位和个人都应发扬全国一盘棋,大联合、大协作的精神,共同推进新时代我国海洋科学大发展。


4、造就国际公认的顶尖海洋学家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培养出一些国际知名的海洋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在其学科范围内可谓国际知名,但是能够在本学科起国际引领作用的尚极少见,更谈不上在整个国际海洋科学界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了。我们的长远目标应该是培养出像Ekman, Stommel, Munk, Sverdrup等在世界海洋科学史上留名的科学家。希望在青年科学家中发现有潜力,刻苦钻研,潜心研究并持之以恒的,有“头悬梁”、“锥刺股”精神的年轻人,经过几十年的历练和不懈努力,方有可能出现几个国际公认的顶尖海洋学家。这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条件来培养、扶持、爱护他们。


5、发挥优势,找准突破点,逐渐实现从跟踪到引领的转变

 目前,我国的海洋科学研究,总体,尚处于跟踪状态,真正创新的还不多,达到引领的更少。建议各海洋分支学科通力合作,提高协同创新意识,根据已有优势找出突破点,集中优势力量,形成引领态势;在各分支学科的基础上,我国海洋科学界进一步凝练科学问题,由点到面形成引领优势,逐渐达到全面引领状态。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不能一蹴而就,不可操之过急。集中力量,协同创新,找准方向和突破点是关键。


6、继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近40年来我国许多方面取得快速发展和提高的经验告诉我们,通过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提高自己水平是非常重要的。西方发达国家有上百年的成功发展经验,是人类进步的财富,为我所用是明智的;海洋科学的发展,西方也有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研究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参考;不能认为我们经费充足、人多、文章发表已居世界第二,就沾沾自喜、故步自封,这是非常危险的,必须看到我们的不足,文章质量还不如先进国家,他们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现在可以说,我们是海洋研究大国,但离海洋研究强国还有很长路要走。相信,在新时代,有大家共同不懈的努力,再经过几个五年计划,中国成为海洋研究强国的梦想,全面引领国际海洋研究的时代一定可以实现和到来。


7、弘扬老一辈海洋科学家献身我国海洋科学事业而奋斗终生的精神

 在我国,像曾呈奎、毛汉礼、赫崇本等老一辈海洋科学家,他们在美国学成后,放弃优厚待遇和条件,毅然决然回到祖国,为我国海洋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培养年轻学者呕心沥血,奋斗终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培养了几代优秀的海洋科研人才,这些科研人员一直持续不断地支撑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老一辈科学家淡泊名利,胸怀全国海洋科学事业,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三严”精神是我们的财富,我们一定要发扬和传承下去,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坚忍不拔,勇往直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攻坚克难精神,实现海洋研究强国梦就会提前到来。

摘自《全球海洋科技发展动态》2017第四期专家观点    作者:胡敦欣